《天天有喜之人間有愛》劇情簡介
作為《天天有喜》系列劇,《天 天有喜2》剛剛開拍就受到廣泛關注。 拉風娛樂基本沿用原班人馬,立志延 續(xù)以往影視劇中的經典,而且力求“場 場有笑點、段段有驚喜”演繹《天天有 喜2》,值得一提的是,穆婷婷和陳浩 民“再續(xù)前緣”亦成為該劇一大亮點。
《天天有喜之人間有愛》相關視頻
-
7.0
桂花巷
2002
國產
簡介:事發(fā)生於清末民初年間,劇情主要描述斷掌女人剔紅(葉全真飾)終其一生和她生命中四個男人(包括王識賢、劉至翰、陳冠霖、王燦)間的情感糾葛、愛恨情仇。
-
4.0
郭海的家事
2008
國產
簡介:郭海是的戰(zhàn)斗英雄,是軍職離休干部,一直和幾個晚輩一起住在干休所的一套大房子里。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一直是一個人生活著,雖然常常感到苦悶而無處訴說。林德山是郭海當年的老戰(zhàn)友,也是軍隊的離休干部。他和郭海的宿怨緣于一樁情事。林德山離異了鄉(xiāng)下結發(fā)妻子,好象《霓虹燈下的哨兵》里的陳喜。于是林德山受到黨組織的處分,對他批判最兇的就是郭海。林德山和前妻有個兒子叫林大寒,母親去世后,林大寒一人來到軍分區(qū)大院找林德山,成了當年軍分區(qū)最大的新聞。后來林大寒追求郭海的二女兒郭魯泉,被郭海斷然拒絕,不過郭海也幫了林大寒一個大忙,他送林大寒去當了兵。時間過去許多年,林大寒已經成為某個神秘公司的老總,林家和郭家的子女們的故事也因此糾結在了一起。
-
8.0
國寶
2004
國產
簡介:1931年,日軍入侵山海關,華北形勢告急,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精品轉移,以避戰(zhàn)火浩劫。文物由北京經上海、南京輾轉運抵位于大后方的四川和貴州,最后保存在樂山、峨嵋、安順等偏遠地區(qū)。至抗戰(zhàn)結束后,陸續(xù)運回南京,之后部分被運送到臺灣,部分回歸北平本院,部分留在南京。
文物南遷工作歷時十五年,近二萬箱、近百萬件文物,行程數(shù)萬公里,曾經在徐州、鄭州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在峨嵋經受了大火的考驗,但都能化險為夷,文物沒有丟失損毀,這是中國文物保護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奇跡,也是中華文明史上的奇跡。南遷之路是一條充滿艱險的道路,無數(shù)的人力物力,無比崇高的責任心,無與倫比的勇氣,鋪平了這條道路,其中的艱辛困苦和危急是難以想象的。
由于南遷工作是在保密狀態(tài)下進行的,所以長久以來一直帶著神秘的傳奇色彩。特定的歷史條件決定了事件的特殊性,在這樣環(huán)境中的第一代故宮人寧致遠、范思成、方...
-
4.0
國防生
2013
國產
簡介:高憧是海軍陸戰(zhàn)隊的參謀,某一日,他接到了上級命令,來到了東南昌華大學國防生選培辦,成為了訓練國防生的教官。蘇寒(張雅蓓 飾)的父親蘇一良是市刑警隊的隊長,父女兩人之間的關系并不融洽,在一場激烈的爭吵之后,蘇寒負氣離家在街上閑逛,目睹了高憧制服小偷的一幕,對于高憧矯健的身手,蘇寒十分欽佩。
在父親的威逼利誘之下,蘇寒不情不愿地成為了一名國防生,在學校里,她和同學江天(鄒廷威 飾)、沈玉川(高梓淇 飾)等人共同學習,并意外的與高憧重逢了。高憧是一位十分嚴厲的教官,剛開始,蘇寒等人并不理解他說一不二的強硬作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蘇寒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并且最終成為了祖國的棟梁。
-
5.0
國際大營救
2011
國產
簡介:故事發(fā)生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接近尾聲,日本帝國主義在海外的攻勢也成為強弩之末。歷經八年戰(zhàn)火荼毒的中國,就此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決定時刻。中美英三國策劃對日寇發(fā)動聯(lián)合反擊,肩負著艱巨使命的美國飛虎隊王牌飛行員卡恩駕駛P-40戰(zhàn)斗機飛臨滇西上空,誰知卻遭到此前獲悉情報的日本空軍的狙擊。經過一番對決,卡恩的飛機遭到重創(chuàng),他也不得不跳傘落入了滇西的密林之中。日軍陽光司令部旋即派兵展開地毯式搜索,而八路軍游擊隊、美軍傘兵特遣隊、國民黨遠征軍也分別開始了營救行動。\r\n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不同信仰和國別的人們?yōu)榱撕推降膲粝肴Ρ甲摺?
-
10.0
國家干部
2005
國產
簡介:自古民以食為天,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總會有那么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置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于不顧,干下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嶝江市爆發(fā)了假農藥事件,由此引發(fā)清官和貪官的對決。常務副書記汪思繼(巫剛 飾)和市委書記陳正祥(馮恩鶴 飾)的兒子們利用老爹的權力向農民兜售假農藥,常務副市長夏中民(王志文 飾)主抓此事,卻發(fā)現(xiàn)市內各級領導及其家屬都參與其中,令公安局方面投鼠忌器。除此之外,更有老奸巨猾的前市委書記劉石貝暗中操控一切,令官場局勢波譎云詭,亂象橫生。這是一盤關系一方百姓福利的大棋,是正邪力量的最終對決……
本片根據(jù)張平的同名小說改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