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指南我指北》劇情簡介
當高冷霸總變身溫柔暖男,當游戲少女化身造夢密探,是歡喜冤家的聚頭,還是甜蜜愛情的開始?
《戀愛指南我指北》相關視頻
-
1.0
水落石出1
2000
國產(chǎn)
簡介: 納凈云從警宮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分配到東環(huán)市公安局。在回來的火車上他三拳兩腳打跑了調(diào)戲姑娘的幾個流氓,并因此結(jié)識了漂亮的女記者王彤。納凈云自己要求去重案組做了一名普通刑警。他認為六年寒窗,完全可以憑借豐富的理論知識在刑偵戰(zhàn)線大顯身手,一鳴驚人。沒想到已有四十年警齡的探長王貴金安排重案組女偵察員周菁芳做納凈云的搭檔……
-
9.0
生死歸途
2011
國產(chǎn)
簡介: 叢林懸疑諜戰(zhàn)劇《中國血》講述的是由營長高吉龍帶領的遠征軍在緬甸叢林中,在完全失去供給,失去與外界聯(lián)系的封閉環(huán)境中,仍然不屈不撓,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與被困在緬甸叢林的日軍做斗爭,并最終勝利返回祖國的故事。 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赴緬參戰(zhàn)失利后,斷后的中國遠征軍東北營奉命向印度撤退。在撤往印度的過程中,途徑緬甸北部叢林,與日軍前園真圣大隊遭遇。前圓的弟弟被東北營擊斃,致使他發(fā)誓不惜一切代價要在這片叢林里徹底打敗東北營。東北營的營長高吉龍既要面對追軍的進攻,又要克服隊內(nèi)的種種問題。地下黨員王玥的身份是英軍顧問翻譯,因掉隊和東北營走到了一起。最終,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率領部隊逃出叢林。日本的前圓大隊緊追不舍,在叢林中多次和中國軍隊發(fā)生血戰(zhàn),雙方兩敗俱傷。在原始叢林中,正義與邪惡進行著最后的較量。高吉龍和王玥最終走出了叢林,同時走出叢林的還有日軍的前圓大隊長。高吉龍和前圓真圣再進行最后的較量中,刀劈了前圓。
-
1.0
四世同堂
2009
國產(chǎn)
簡介: 新版《四世同堂》改編于老舍同名原著,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曾靜飾祁老爺,黃磊飾祁瑞宣,蔣勤勤飾韻梅,陳昊飾祁瑞豐)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胡同中冠家(趙寶剛飾冠曉荷,元秋飾大赤包)、小崔、小文、李四大爺和孫七等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抗日戰(zhàn)爭中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tài),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真實再現(xiàn)了北平百姓由否認現(xiàn)實到終于認清險惡局勢的思想變化過程,刻畫了一部分人從“小家”升至“大家”的心路歷程與由消極逐漸升格為積極的反抗斗爭,以及另一部分人置國仇家恨于不顧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及最終下場。同時為了在更靠近原著的前提下體現(xiàn)時代性,新版《四世同堂》加強了對民族性鞭笞的分量,并加快了敘事節(jié)湊與場景的可視性。
-
5.0
王寶釧與薛平貴
1999
國產(chǎn)
簡介: 一日,乞丐薛平貴與當朝御史大夫王文的掌上明珠王寶釧邂逅相遇,共同參加吃飯比賽,贏得第一。寶釧生得美貌,有長安第一美人之稱。相國之子高伯宣與王爺之子劉志鵬爭相欲娶寶釧為妻,寶釧躲閃不及,失足墜樓,跌入薛平貴的馬車中。高、劉率人緊追不舍,平貴、寶釧匆忙之中墜入山崖。平貴見寶釧身負重傷,將她接人自家寒窯中治傷。寶釧傷好后為躲避高、劉兩位惡少糾纏,自愿留在寒窯中。幾日生活,王寶釧見薛母、平貴雖家境貧寒,但母子二人厚道、善良,對平貴遂生好感,再生愛意。 一日,高伯宣、劉志鵬探知寶釧藏在乞丐家中,連忙率人來搶,平貴為保護寶釧而跌入地洞被困。高、劉兩家為爭奪寶釧相持不下,寶釧不知平貴生死下落,只好向父母提出拋繡球招親。繡球拋出,鬼使神差般落入沉睡的平貴懷中……
-
10.0
大醉俠2002
2002
國產(chǎn)
簡介: 問天(趙文卓 飾)和萬心(莫少聰 飾)本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卻因為一場意外而失散了,問天幸運的遇見了父親手下的護衛(wèi),被其所救,而萬心則沒有那么幸運,宿敵楚公公帶走了他,從此萬心成為了楚公公的義子,東廠的奴隸。 一晃眼數(shù)十年過去,問天和萬心都成長為了得以獨當一面的男兒好漢,幼年時,他們分別吞下了極陰水龍珠和極陽火龍珠,因此,當兩人再度相遇之時,兩顆珠子的功力發(fā)揮作用,令他們相互吸引,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結(jié)為了義兄弟。萬心本要和富家千金白羽彤(楊恭如 飾)結(jié)為夫妻,但白羽彤外表柔弱內(nèi)心強悍,她不滿東廠專門跋扈的作風,化身為劫富濟貧的女俠金燕子,闖蕩江湖,并且對俠肝義膽的問天一見傾心。
-
10.0
戶口
2009
國產(chǎn)
簡介: 劇情簡介:中國老百姓是家家有戶口,人人都在戶口簿上,戶口之重要,幾乎可以影響到人的一生……圍繞“城鎮(zhèn)戶口”而引發(fā)的綿延20余年故事的電視連續(xù)劇。該劇以“戶口”這一影響深遠的歷史情節(jié)為由頭,在時代大背景下展開曲折跌宕的故事,折射出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農(nóng)村、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
評論